自小活動在鄉村,雖然自家沒有田地好耕種,每年看二回農家忙翻田.整地.秧苗.插秧.巡田水.除草,收割.割稻,農家真辛苦,以前靠人力得耕種方法,現大都改為機械化居多↓ 1
看到這金黃色的稻田,真替農家高興,又是豐收的一回,實際上也替農家抱不平,記憶中50年代的稻子一斤才7塊錢不到,一甲子將過稻子也才11塊左右一斤,難怪現年輕人不回來耕種稻田↓ 2
以最佳收割狀態,現扣除機械化的工資外,一甲地淨賺一個月約1萬五左右,這農民都縮衣節食,節儉持家才有今日的台灣農村生活,自得其樂才能居安思危,安逸過生活↓ 3
這鄉村田野地方,是我每周六.日健行運動的地方,看到這片農田耕種稻子,能順利收割,不受到颱風吹趴在地,真是天佑台灣與農民↓ 4
接下來請眾位親朋好友來欣賞我的漫遊舒心之一隅,攝於10月29日午後4點一刻,請不吝賜教↓ 5
↓ 6
↓ 7
↓ 8
↓ 9
這前面收割較早約11月2日就收割稻子了↓ 10
這之後收割日期較慢5天左右,因為稻穀還位飽滿,所以沒有同步收割↓ 11
↓ 12
↓ 13
這邊稻田都引用鯉魚潭水庫之水經由水圳輸水來灌溉,這是小水圳,前面有一座土地公廟,因為蓋了一區住宅區,把土地公廟重新打造過↓ 14
↓ 15
農田在11月初收割時,借由割稻機割稻中,順便撒下波斯菊種子,花開時供大家欣賞,花謝後就當作是綠肥來滋養農田↓ 16
↓ 17
↓ 18
大榕樹下的土地公,也可稱榕樹公,護衛這片土地↓ 19
↓ 20
↓ 21
這也是綠肥之一種,主人沒在這農地中種菜頭及其它蔬菜,就種綠肥來↓ 22
↓ 23
↓ 24
↓ 25
↓ 26